四平烈士陵園每年接待參觀群眾12萬餘人次來源:新文化報 - 新文化網
  A03版
    “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,四平烈士陵園每年接待參觀群眾12萬餘人次,來參觀和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人越來越多。”昨日一早,在接待了四平市2014年清明集中祭掃活動的大批群眾後,四平烈士陵園管理處處長路威這樣說道。
    路威說,二十多年來,民政部、吉林省民政廳和四平市政府及社會各界籌集資金,先後投資近1500萬元,對四平烈士陵園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建設。2012年,該陵園又開展了散葬烈士墓搶救保護遷建工程。將散葬在四平周邊的烈士墓(墳)860座集中遷入。目前,陵園內建有四戰四平烈士紀念碑、無名烈士合葬墓、烈士英名錄碑廊、英烈事跡展覽館等烈士紀念建築物,還建有人工湖、亭榭、吊橋、長廊和林間小品。
    “那個樹要種就得種活,種好,不然就失去意義了。不要追求數量,慢慢來,要保證質量。”昨日,聽工人說陵園裡的土很黏,不好挖樹坑,路威特地囑咐他們,不要心急,這次移植過來的松樹一定要保證成活率。
    “在搞好基本建設的同時,四平烈士陵園本著‘紀念先烈,教育人民’的宗旨,突出發揮作為愛國主義教育服務窗口的作用。”路威介紹,該陵園在重大節假日會主動與各單位和團體組織教育活動。如利用八一建軍節、七一黨的生日、五四青年節等進行入黨、入團、入隊宣誓儀式,進行革命傳統教育。其次,充分利用陵園現有教育資源開展教育活動。通過對烈士紀念建築物以及圖片、照片、人物傳記、史實陳述和烈士遺物的介紹,讓觀眾融入其中,使他們體會到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,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,達到教育的目的。第三,積極配合相關部門搞好平時的參觀、憑吊和祭掃等項活動,保證組織安排、設備提供,使活動有序進行。此外,他們還積極做好烈士查詢和烈士家屬的接待工作。由於烈士的戰友、家屬及親朋經常來人、來電、來函查找烈士的遺跡,四平烈士陵園為此設專人負責接待、查找、和答覆,做到積極熱情、主動及時。
    “四平烈士陵園裡安葬了我的爺爺和他的多位戰友,每年的清明節我都要來看看。陵園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搞得不錯,我每次來都能看到不少人也來參觀拜祭。不能忘記先烈,不能忘記過去,只有這樣才能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。”昨日上午,42歲的四平市民王凱說。
    據瞭解,隨著全國紅色旅游的展開以及免費開放的實施,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逐漸升溫。而前來四平烈士陵園參觀、祭奠、旅游的人數也明顯增加。近幾年來,陵園平均每年接待來自各地的參觀群眾達12萬餘人次,其中團體組織參觀人數近9萬人次。
  ■簡介
    四平烈士陵園占地近20萬平方米。資料顯示:為紀念在四平解放和建設中犧牲的將士,四平市政府於1951年建立革命烈士公墓,1974年成立烈士陵園。1986年,四平市又成立專門機構(後稱管理處)進行管理。1986年,四平烈士陵園被列為省級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。1989年,被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。2001年,被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。2004年,被列為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。
  本報記者 樊亮
  (原標題:四平烈士陵園每年接待參觀群眾12萬餘人次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b00abzcr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